时隔一年再次走进探境科技的办公室,原本空着的一些工位早已坐满了正忙碌敲打键盘的工程师,再拐到展示着“先进科技企业”等各种证书的架子背后,一张白色长桌的附近摆满了各类灯具、空调伴侣、风扇、茶吧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
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搭载了探境科技自研的离线语音方案,并且都已成功面市,并已在京东、淘宝、抖音等不同的电商渠道落地。
“为了将产品做得更加接地气,我们重新研究了整个市场的产品特质、行业的痛点及需求。”鲁勇回忆了一下说到,同时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判断,他们对各类设备的语音技术也进行了演进,使产品能更快进入市场,切实解决用户需求。
为什么聚焦端侧语音?因为鲁勇发现,不少智能产品在快速落地之后,不仅没有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智能和便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过去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如果只关心产品的某个单一指标拉到极致,其他隐性的问题反而会严重破坏用户体验。”鲁勇举例,例如某个智能产品看起来灵敏度很高,但实际上很容易造成误唤醒,又如一些语音识别准确率高的产品,用户在公放音乐或者谈话噪声干扰场景下不易唤醒,却很容易突然被电视声唤醒。
同时,许多连接云端的智能产品首先要满足Wi-Fi联网这一硬性需求,网络环境不稳定就会影响使用体验,还需下载APP、进行注册、设置、连接第三方中控等多个操作。不仅如此,用户还需面临各个智能家居生态平台之间的不兼容问题。
在鲁勇看来,这些技术门槛也是当下智能家居发展的最大阻碍。“大部分智能家居天然构建了一道门槛,要求用户必须是个具备组网或维护能力的数码达人或研发工程师,才能玩转这些家电设备。”他认为,这是阻止整个智能家居下沉市场继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意味着整个产品仍是一个实验室产品,还未具备真正商用的资格。”鲁勇认为,产品达到合格商用的标准线,首先是要解决用户的使用门槛,让用户无需学习,插电就使用。
其次还要保证性能指标如识别率、防噪音干扰的鲁棒性、误唤醒率的均衡性,还需要综合价格、成本以及研家的研发门槛等因素,只有它们全面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将智能家居市场全面铺开,从“极客智能”变成人人可用的“百姓智能”。
“这是由技术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发展规律决定的。”鲁勇解释,从大型的机房到个人电脑,又从电脑到手机,所有市场能力都是从最初的集中式演变为最后的各司其职。
不仅如此,降噪后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在信噪比大于10dB和5-10dB的环境中,可分别实现2%和10%的提升。此外,探境科技的AI算法,单双麦就可实现麦克风阵列的效果,具有抗噪好、远程识别率高等优势。
这意味着,探境科技能用更低的功耗实现更高的性能,甚至还能与各种新算法模型进行组合,从而衍生出新的产品线及落地应用,闯进更广泛的细分赛道。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尤其是过去一年的修炼,2021年的探境科技已经走到快车道的拐点。”鲁勇自信谈到,探境科技最大的变化在于,如今他们已经能非常快速地在每一个环节上实现新的收获和演进。
“我们今年将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释放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不同产品和方案,有的算力更强,体验上有突破,有的功耗更低,有的价格更便宜。”鲁勇的语气里难掩兴奋。
更惊喜的是,得益于自身降噪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在低功耗方面的技术积累,探境科技也将在今年推出可穿戴设备相关的芯片产品。
这不仅意味着探境科技将在这条新的产品线推出更大算力的语音芯片,也预示着这家公司在啃下室内单品智能的骨头后,正自信地向可穿戴设备这一更大的蓝海进军。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通过利用2019、2020年陆续完成的多轮融资,探境科技正沿着既有的战略路线前进,2021年将更多地投入到算法和芯片的研发上,以此不断扩大自身产品线,从而面向更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今年国家即将正式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在国家背后和政策扶持下,从AI芯片到智能家居等行业都将成长地更加迅速。
“相比软件及互联网公司的迭代速度,芯片的研发需要更长的周期,但通过过去的3年的经验积累,再加上内部从公司价值观到内部研发流程的修炼,探境和过去相比,今年一年的发展也将超越过去两年、三年的速度。”鲁勇信心满满地说。
渠已经挖好,技术攻坚战也已打完,各个关节已梳理通顺,今年的探境科技也将迎来水到渠成、硕果累累的一年。
回顾探境科技过去一年的发展,不难发现一家AI芯片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既离不开对自身技术护城河的持续迭代和创新,也离不开对市场瓶颈和难点的精准把握与突破。
经过2020年的耕耘,探境科技将迎来多点开花的新拐点,并逐步形成更加强大的战斗力。